在特朗普就职前一周,拜登政府针对中国公布了多项封堵措施,涵盖网络安全、人工智能芯片、生物技术设备、中国造船业和物流、中国智能汽车软件和硬件等。拜登还分别在国务院和白宫发表了外交政策演说和告别演说,谈及对华竞争的重要性;特朗普团队的候任国务卿卢比奥和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等人出席了参议院听证会,谈及特朗普2.0时期的对华竞争方向。不过,特朗普与中国国家领导人通话,谈及中美合作。本周,美国和卡塔尔、埃及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协议。不过,拜登政府和特朗普双方都宣称是自己促成了这次停火。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国内政治对巴以问题的影响。
1月15日三国宣布的巴以停火协议将分为三阶段实施,在为期42天的第一阶段,以色列与哈马斯将实行彻底停火,哈马斯释放部分人质,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人,大量援助物资将获准进入加沙地带,哈马斯将释放33名以色列人质。第二阶段,以色列与哈马斯将就实现永久停火进行谈判;第三阶段,哈马斯将归还死亡人质遗骸,同时加沙地带开始大规模重建。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当天第一时间表示,若不是他胜选,就不会有巴以停火协议。但拜登回应道,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停火协议是以他去年五月提出的框架为基础的。不过,拜登政府在卸任前的最后一周才达成该协议,也不免让外界没办法判定究竟是拜登还是特朗普的功劳。
从内塔尼亚胡的反应来看,他似乎更倾向于将功劳归因于特朗普。在达成停火协议的当天,内塔尼亚胡分别与特朗普和拜登通话,感谢他们帮助促成加沙停火,并达成释放人质协议。在以色列办公室公布的内容中,内塔尼亚胡“赞扬了美国当选总统的言论,即美国将与以色列合作,确保加沙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的避风港”,他的办公室还说两人“决定很快在华盛顿会面,讨论一系列重要问题”。不过,该办公室在描述内塔尼亚胡与拜登的通话时更为简短,只说以色列总理“也感谢他在推动人质释放方面提供的帮助”。
协议能否被顺利执行仍存在疑问。内塔尼亚胡仍需说服内阁极端右翼接受这份协议,以维护其执政联盟的团结。这也是特朗普上台后继续推进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和解的一个前提。
1月13日,拜登政府宣布推出AI芯片管制新规,该规定将AI技术的发展集中在“友好国家和地区”(英日韩等18个“第一级”国家以及新加坡、沙特等“第二级”国家),全面禁止芯片等有关技术流入中国大陆、俄罗斯和伊朗等国(这些国家被新规标定为“第三级”国家),并为全球AI发展设定美国标准。
同日,新闻媒体报道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已完成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贸易调查,认为中国“不公平”地主导并压低了这些领域的劳动力成本。其中,USTR调查引用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价值1500亿美元的全球造船业中,中国占据的份额已经从2000年的5%扩大到2023年的50%以上;而曾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造船商的份额已降至1%以下。
1月14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一项规则,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和俄罗斯的软硬件在美国联网汽车中使用,同时禁止单独售卖这类软硬件。这一措施不仅切断了中国生产的汽车和卡车进入美国市场的途径,也禁止其他几个国家将采用中国软硬件生产的汽车销往美国。
1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修订了《出口管制条例》(EAR),将智谱、算能等25个中国实体加入实体清单, 这一些企业涵盖AI大模型公司、AI芯片设计企业和光刻机相关企业等领域。美国供应商在未事先获得特殊许可证的情况下,将禁止对这一些企业发货。此外,美国商务部还扩大了对华先进芯片的出口管制,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等公司将会收到要求,采取更加强硬的审查措施,尤其是对用户的审查措施,防止先进芯片流入中国。
分析认为,拜登卸任前公布的这些举措,将为特朗普再次上台后打击中国提供了新的手段,包括为中国造船业加征一定的关税等铺平道路。不过,特朗普也有一定的可能另辟蹊径,采取和拜登政府不一样的策略或手法。本周文章《制裁与反制裁:中美科技博弈再升级》认为,在经历了落选、亲人背叛和法院拘捕等众多挫折后,新任期的特朗普将更具有执政经验和政治智慧、更具韧性和定力,相信特朗普2.0时期会有一个不小的改变。
特朗普也更加清楚,信奉“中产阶级外交”、“价值观外交”的拜登与自己的执政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特朗普需要一个新的开始,这就为塑造一个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中美关系创造了机会,为两国科技博弈不断滑向恶性竞争甚至是“新冷战”深渊提供了一个破解的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在强调美国对华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发出了警示。他在白宫的讲话中警告,美国正在形成的“寡头政治(Oligarchy)”和“科技-工业复合体(Tech-industrial complex)”可能对国家造成危害,威胁美国民主。本周文章《技术-安全复合体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提到,科技界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联系正在变得越发紧密,这一趋势在特朗普新政府就职后会更为突出。技术-安全复合体是美国实施“大国竞争”战略的产物,是美国对华政策“泛安全化”的重要驱动者,其对中美博弈的影响值得高度重视。
1月14日至15日,特朗普提名的国务卿卢比奥、提名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出席了参议院的人事确认听证会。海格赛斯在听证会上称,中国是美国面临的最全面、最严峻的挑战,承诺将“抱着紧迫感”加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力量态势,以此来遏制中国。
卢比奥延续了拜登政府的对华竞争措辞,强调中国是美国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强大、最危险且几乎势均力敌的对手,中国在技术、工业、经济、地理政治学和科学等领域都与美国是竞争关系,美中之间的竞争将重新定义21世纪的挑战。卢比奥坚持美国要减少对中国依赖,并将美国对中国的脆弱性归咎于全球化的转向,这基本上符合沙利文否认全球新自由主义的论调。
1月14日,特朗普选定的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在华盛顿和平研究所的一场活动上在被问及美国的外交挑战时,优先强调了在拉美这一美国“后院”以及别的地方应对中国影响力重要性,以及解决芬太尼危机。他还强调,特朗普政府将加快交付台湾从美国这里购买的武器,以此来遏制中国大陆。他同时强调,特朗普坚信美国能够尽可能的防止与中国发生冲突,因为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
本周文章《特朗普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影响》分析称,特朗普目前对中国的表态含糊其辞:特朗普提到了多种潜在的对华政策立场。去年1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表示:“由于中国和美国可以携手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所以这很重要。”这可能意味着,特朗普2.0的政策将不同于特朗普1.0。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他认为中国是长期战略竞争对手的立场不会改变,阻止中国发展并竞赢中国的目标也不会改变。
1月13日,美国总统拜登、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和日本首相石破茂于进行了三方通话。白宫声明称,三位领导人共同讨论了三方海上安全与经济合作问题,以及中国在南海的行为,并强调了通过协调合作以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重要性。根据菲律宾方面发表的声明,拜登在通话中赞扬了小马科斯在南海对中国行动做出的外交回应。
1月14日,美国以涉疆议题为由将37家从事纺织、采矿或太阳能领域的中国企业列入禁止进口的实体清单,这中间还包括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制造商之一华孚时尚及其25家子公司,以及从新疆采购和提炼锌、铜和其他金属的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三家子公司。
1月15日,白宫表示,拜登已经通报美国国会,决定将古巴从美国认定的“支持国家”名单中移除。此外,拜登还将撤销特朗普于2017年制定的针对古巴的制裁措施,取消对某些古巴个人或实体与美国个人或实体进行交易的限制。这些举措与古巴预计将释放大量政治犯有关。
1月17日,习主席应约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据新华社报道,在通话中,习主席祝贺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指出我们都格外的重视彼此互动,都希望中美关系在美国总统新任期有一个好的开始,愿推动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进展。特朗普感谢习主席的祝贺,表示很珍视同习主席的伟大关系,希望继续保持对话沟通,期待尽快同习主席见面。两国元首就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两国元首同意建立战略沟通渠道,就两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保持经常性联系。